景區簡介
風景區主要由竹文化園、民族文化園、休憩園、水上娛樂園、原生毛竹林及農家樂生態園等6個功能區組成,構成“品茶賞竹、休閑娛樂”的旅游文化主題。
風景區與美麗的付疃河相依相伴,交通條件便捷,地理位置優越。距長途汽車站8公里,距同三、日東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距日照海濱17公里,距日照國際候船廳20公里,15路公交車終點站設在景區門口。
風景區充分體現了濃郁的江南風情和民族文化特色,園內建有侗族鼓樓、茶苑及民族文化村寨等30多處景觀,配套了餐飲、住宿、旅游購物等服務設施。少數民族演出團常年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特別設有游客參與性強的竹竿舞、娶親、上刀山下火海、斗雞、套鴨等娛樂項目。竹林間百鳥爭鳴,河面上白鷺嬉戲,游客可乘竹排、烏篷船盡享北方江南風光。
主要景點編輯
“江北第一竹”標志碑
現在大家看到的“江北第一竹”標志碑是著名書法家王峰的大作。五個大字道出了這個景區的特色所在。無論是面積還是種類,這里稱作“北方第一竹園”是當之無愧的。在這里我簡要地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片毛竹園的成長史。“毛竹生南國,溯源至盤古,移植過江北,僑鄉當故土。”1972年,當地群眾為發展多種經營,大膽試驗“南竹北移”,從浙江德清縣移來毛竹22株,栽培于此.標志碑上的”將帥”是指毛竹園所在的將帥村.“幾經霜雪寒,數度旱澇苦,繁衍三十載,悄然成一族”。目前,景區毛竹已衍生到8萬多株。亭亭玉立的毛竹與園內的淡竹、紫竹、金鑲玉竹等幾十個品竹種和睦相處,繁榮共生,形成了一片靚麗的獨特風景。這個標志碑小廣場的周邊就有10多個竹子品種。這種竹子叫金鑲玉竹,又稱金明竹,是比較耐寒的竹子品種。大家注意看,這種竹子的竿是黃色的,但它的凹槽部分卻是綠色的,前后在每一竹節中對稱生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這邊大家看到的是紫竹,也叫墨竹,它可做笛子、簫等吹奏樂器,還可做釣魚桿。紫竹也是國畫大師最常畫的竹子品種。黃桿京竹周身黃色,當地叫它金桿竹。這幾株是非常稀有的品種,叫做“辣韭矢”,這種竹子葉子從根部就開始生長,而且竹節的部位較腫大。再來看一下箬竹,這種竹子竿矮、葉寬,樣子很象大姜,是北方園林美化常用的竹子品種。這種竹子是羅漢竹,在桿的下部或中間部分約十公分左右分布著螺旋形狀的腫節。茶桿竹也是一種名貴的竹子品種,咱們與其它竹子會發現這種竹子的葉片在竹子的主桿上生長的,葉面寬大細長,屬于一種叢生竹.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種竹桿既粗又高的竹子就是毛竹。這是我們這個風景區主要的竹子品種。毛竹一共有四個品種,我們這個景區里面就有三個,分別是綠毛竹、紫毛竹和花毛竹,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綠毛竹。
常年活動:少數民族藝術團常年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特別設有游客參與性強的竹竿舞、上刀山下火海、斗雞、套鴨等娛樂項目。竹林間百鳥爭鳴,河面上白鷺嬉戲,游客可乘竹排、烏蓬船一睹北方的"江南風光"。
竹緣碑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碑上刻了兩個字:竹緣。它有兩層意思:一、說明大家來到的景區就是一個竹園;二、說明大家與竹有緣,與我們景區有緣,摸一摸竹緣碑,會給你帶來人緣、情緣和財緣。
高風亮節
“高風亮節”四個大字,是時任山東省副省長的王裕晏同志游覽竹洞天時的題詞。大家知道,歷朝歷代詠竹頌竹的詩作題詞無數。文人墨客都為竹子那種“盤根不錯節,修篁挺錚骨,聳拔云靄間,虛懷仍如初”的風格氣質所傾慕折服。
竹葉碑
接下來,大家來看一下這塊石碑。初看上去,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竹畫碑,但大家再仔細看一下,這原來是用一首竹葉作成的詩。也叫竹葉詩,這塊碑叫做竹葉詩碑。目前,在中國只有白帝城和西安碑林各有一塊。詩的內容是“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詩的作者鄭板橋以詩喻人,詩中蘊含了他超凡清高的品格。
竹德亭
竹德亭是為了褒揚竹子的品德而建造的。竹,雖無梅的俏姿,菊的艷麗,蘭的芳香,松的雄偉,然而竹高節虛心,品格正直,受人贊頌。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它不畏逆境,不俱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彎,是中華民族品德、品格的象征性植物。
竹王
這棵年齡五歲的竹子是竹林中最粗、最直、最高的竹子,所以被選為“竹王”,請大家猜猜看,竹王有多高、多粗?竹王一共有25米多高,“腰圍”48公分。請大家再猜一猜,竹王從發筍到長成,一共用了多長時間?這棵竹子僅僅用了30天的時間,就長成竹王了。竹子在發筍期,如果正趕上春雨綿綿水份充足,長得就非?,有時一天就可以長高1-2米。而到了30天以后,它就不再長高、長粗,而轉向生長枝葉和韌性了。
“惠風和暢”碑
現在大家看到這塊碑用的是書圣王羲之的字體。“惠風和暢”四個字在《蘭亭集序》中曾有出現.大家也許會問:為什么“和”字旁邊是個“日”字旁呢?傳說是王羲之醉酒之后所寫,果真如此嗎?這已經是一個千古之迷了。
南竹北移紀念碑:這塊南竹北移紀念碑記載著這片毛竹林的歷史。1972年春天,為響應上級發展多種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的號召,當地群眾從浙江省的德清縣移植來的67棵竹子.其中,22棵就栽培在堯王井旁邊。經過30多年的繁衍生息,發展成現在的這一大片近百畝的毛竹林.
堯王井
傳說古代堯王的軍隊在此駐扎過,但軍中一直缺水,將士們不由得犯愁。后來堯王專門派了一位會打井的官員協助打井,選址于此,果然水勢旺盛,軍中感念堯王的恩德,遂將此井命名“堯王井”。這口井千百年來一直是當地農民的飲水井,景區建設時,略作整修。
大家請隨我去 “民俗文化園”參觀。去民俗文化園有三座橋可以通過,分別是狀元橋、將軍橋和平安橋。這就是狀元橋,旁邊那座鋼絲吊橋叫做將軍橋。大家通過狀元橋的時候要小心,請大家不要故意搖晃,注意安全。將軍橋每次僅限3人以下同時通過,有恐高癥的朋友千萬別冒險。下邊是我們的水上娛樂區,劃竹排是自費項目,待會兒大家自由活動時,可以體驗一下小小竹排水中游的南方風情,以盡游興。
民俗文化園
民俗游樂區由少數民族建筑、歌舞劇院、民族村寨、民俗文化、大森林藝術館等景點組成。大家先跟我去民俗文化園參觀,一會兒給大家留出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先不要離隊分散。這條長廊的葡萄和瓜果請大家自覺愛護。各位游客,左邊這坐竹木結構的建筑物是民族歌舞劇院,過一會兒,請各位到歌舞劇院觀賞少數民族歌舞表演。
大森林藝術館
這是一座雕刻藝術的殿堂。館內陳列的一百二十多件雕刻書法作品,都是祖氏父子親手書寫雕刻而成的力作,曾多次參加過北京、天津、西安博覽會和九九昆明世博會并獲獎。這里陳列著兩個門類的藝術品,一是板刻書法作品。九四年在北京成功的舉辦過展覽,由光明日報社贊助,沈鵬、張承先等老一輩名人學者藝術家到會并研討,開拓了刻字藝術的新境界,百家姓、心經等就是代表作。二是木結雕藝術,曾參加九九昆明世博會,各類作品的主旋律是謳歌時代精神,弘揚大森林文化,宣傳環境保護。
景區人文編輯
“百家姓“:是板刻書法中的精典,長8米,單姓復姓500多。據專家統計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共有5300個姓氏。
“心經”是佛學金剛經最精彩的一段。其它作品為傳統和現代刻字,刀法奇特。
“拳王”:展示了勝利者力與美的藝術。
“猴子與鱷魚”:猴子為過河吃香蕉與鱷魚展開了一場斗智斗勇的童話故事。
“夢里水鄉”:如今盛世得溫飽,夢想成真更光明。改革開放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大海的女兒”:作品展示了寬闊美麗深邃的大海。
“相濡以沫”:頌揚了愛情的忠貞,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提醒人們保護水資源。
“女媧補天”:是環保系列的代表作。如今大氣污染,南極臭氧層出現空洞,我們應該用女媧的獻身精神來保護自然環境。
“憂”:森林遭到人為的破壞,老鷹背著巢穴無處安家。我們愛護森林,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自己的家園。
“蝸牛與黃鸝鳥”:出自臺灣民謠,蝸牛正在奮力攀登。
“神龜潮河”:詩云:“天地靈氣潤復蘇,神龜競相破土出。濤聲陣陣喚游子,無邊大海是歸途。”呼喚海外游子回歸祖國報效國家,作品具有較強的時代性、思想性和藝術性。
“勤”:謳歌了蜜蜂辛勤采蜜釀造甘甜的奉獻精神。
“八戒搶親”:再現了西游記高老莊一段佳話。
“魂系江河”:雕于九八抗洪。
“中華魂”:黃河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
“報喜佛”:是鎮館之寶。材質為北方柞木,,樹齡有一千三百年,笑口常開報喜來。
“東方醒獅”:世博會獲獎作品。神情、結構極妙.
墻上四幅照片是祖氏父子在北京辦展時的真實寫照,與著多名家學者時的情景研討。
“春潮”:是展品中藝術品位極高的精品。自然天成,黑白相兼,浪花對撞出改革開放的春潮。
“蒼龍歸海”:雕于九七香港回歸之時。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照片記錄的是祖氏父子為鄧小平九十大壽的獻禮時的情景。作品由徐光春交鄧楠帶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