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日照信息港(http://www.drugandalcoholrehab.net/)服務大家,歡迎分享傳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將為您信息免費推廣,現在免費注冊會員,即可免費發布各類信息。
關閉
免費發布信息
當前位置: 首頁 » 日照新聞資訊 » 美食特產 » 正文

日照特產-日照西施舌

發布時間:2017-01-21 08:22:24
核心提示:日照西施舌,珍稀海蛤產品,山東省日照市沿海特產。日照西施舌外殼形態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遂以美容非凡的古越西施
日照西施舌,珍稀海蛤產品,山東省日照市沿海特產。日照西施舌外殼形態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遂以美容非凡的古越西施女命名為"西施舌"。日照西施舌是日照家庭及飲食業界的佳品,也是吃飯聚會的首選。日照信息港rizhao6.com方面獲悉日照沿海的西施舌,以體大、殼薄、艷麗、肉脆嫩、味甘美而聞名,曾受毛澤東主席贊譽,2011年,列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日照西施舌,殼內軟體豐滿,形扁似舌,尖部色澤紅艷,根部清白如玉,肉質細嫩,口感潤滑,味道鮮美,清淡別致。日照西施舌是日照市民喜愛的海產品之一。蛤肉含有多種氨基酸,營養甚為豐富,有潤肺、益精補陰之功效,為其它貝類不及。日照西施舌號稱“天下第一鮮”。以西施命名的菜不少,最有名的應該是西施舌。我們就認為未來開啟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但是很可惜,日照特產-日照西施舌沒有得到我們網友的關注,希望獲得突破性的故事。
日照西施舌的品種特性
"西施舌"是山東省日照市嵐山海域所產珍稀貝類產品,外殼形態俊秀,殼內軟體豐滿,形扁似舌,尖部色澤紅艷,根部清白如玉,肉質細嫩,口感潤滑,味道鮮美,清淡別致。蛤肉含有多種氨基酸,營養甚為豐富,有潤肺、益精補陰之功效,為其它貝類所不及。
西施舌殼大薄脆,外形似扇。殼面光潔,花紋細致,顏色隨個體大小而異。殼長7厘米以下者,呈紫色或紫褐色;殼長7-9厘米者,殼面大部紫色,腹緣淡黃色;殼長10厘米以上者,殼頂部紫色,其余為白色或淡褐色。殼內面為淡紫色或白色。
西施舌主要生活在潮間帶下區至稍深的沙質海底;適應性強,對鹽度和濕度要求不嚴;以攝取海水中的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物碎屑為主食。
 
日照西施舌的生產情況
《日照市志》和《日照風情》兩書中介紹,日照海域產有珍貴海蛤,外殼形態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遂以美容非凡的古越西施女命名為"西施舌"。日照沿海的西施舌,以體大、殼薄、艷麗、肉脆嫩、味甘美而聞名。據水產方面的專家介紹,過去西施舌在日照沿海均有分布,尤以濤雒為多,采捕期多在冬季。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全國農業勞動模范、日照縣嵐山公社官草汪村黨支部書記柴歷清,進京以"西施舌"贈毛澤東。"西施舌"深受毛澤東的喜愛。事后,毛澤東寫親筆信致謝。"西施舌"由此而聞名。
1977年,日照縣水產研究所開始西施舌的工人育苗,次年獲得成功。首次育出的西施舌苗,在室內飼養達一年之久。從1991年起,日照市進行潮間帶灘涂增養殖開發,西施舌資源量恢復較快,產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大量供應日照居民的餐桌。
 
日照西施舌的產地環境
日照市擁有獨具魅力的生態環境優勢。這里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豐沛,光照充足,既有南方空氣濕潤的特點,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譽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境內百公里海岸線上,有綿延64公里的優質沙灘。日照空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近岸海域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海水標準,飲用水源水質合格率達100%。這里被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重點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市和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
 
日照市自然資源豐富。日照是山東省糧食、花生、水產品、蠶繭、烤煙、果品、畜牧、中藥材等重要產地,是中國北方沿海富水區,年降水量874mm,境內淡水資源近20億立方米。海洋-1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2萬多公頃,沿海灘涂5060公頃,近海有魚類近百種,海水可養殖面積6.67萬公頃,是中國四大水產品苗種繁育中心之一。優良的環境和豐富的水資源,為西施舌等海產品的生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日照西施舌的地理標志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規定,山東省日照市水產研究所申請對"日照西施舌"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程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于2011年8月17日準予登記。
日照西施舌的保護范圍
日照市兩城河口至秀針河口近岸水域,海域范圍為東經119°17′51.400″~119°41′51.888″,北緯34°55′~35°35′37.743″。
日照西施舌的技術規程
AGI2011-01-00563。
日照西施舌的相關傳說
關于"西施舌"名字的由來,主要有三種傳說:
其一是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大隊人馬東巡經瑯琊臺駐留時,曾吃到一菜,這菜的主料即是"西施舌"。秦始皇為其鮮美無倫的風味所快,便詢其名,又詢其名的來歷,地方官稟告說,在春秋吳越相爭時,越國為吳國所敗,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矢志報仇。其中一計,便是選送美女西施等侍奉吳王夫差,以使之沉湎酒色,疏理國政,對越國失掉防范之心。十多年后,越王在大臣文種、范蠡的幫助下,率精兵擊敗吳國,夫差被迫自盡。此時在異國的西施見國仇已報,為保名節,便自投錢塘江而亡。其行感動了上蒼,念她生前于民有功,為使其芳名千古,便讓其舌化為一蚌,漂浮于海,遂為當地人稱之為"西施舌"了。
而另一種說法是,當年唐玄宗李隆基東游嶗山時,命人烹以海鮮萊肴進餐,于是廚師們就選用了近海里的一種大蛤,精心制成了一道湯菜,唐玄宗食后不禁拍案叫絕,當即賜以"西施舌"之美名。
另外尚有第三種說法。道曰美女西施的故鄉便是浙江,而浙江亦是此物的產地,加之它模樣兒秀氣,味道兒鮮美,其足又如人舌,故名之為"西施舌"了。
日照西施舌與毛主席之間還有過一段趣事,那還是1956年冬季,毛澤東到山東視察,住在濟南。有一天,老人家把孔益千叫到身邊,詼諧地說:"山東好啊,山東出西施舌!"孔不知道什么是西施舌,答非所問地說:"山東是好啊,有山有水,名勝古跡多,還有沂蒙山等革命老區。"毛澤東笑著說:"我不是說這些,我是說山東生產西施舌。"接著又解釋:"西施舌生長在日照縣海邊上,好吃的很吆!"孔如夢方醒,老人家是想品嘗山東的西施舌啊。立即報告省委負責接待的同志。省委秘書長馬上安排日照縣委到指定的海邊上捕撈西施舌,裝在鐵皮箱里,用吉普車星夜送至濟南。到交際處時,天剛拂曉,即安排廚師做好。老人家吃后盛贊道:"西施舌太鮮美了!"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同類圖片新聞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日照特產-日照西施舌版權與免責聲明
最新分類信息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新聞頻道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站點地圖
 
97国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