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熱播,一個個酸甜苦辣、與死神搏斗的畫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兩天,有一張照片也在不少市民的微信群中傳播,冬日里的手術室內,一名醫生卻汗流浹背,手術衣濕透如水澆。不少網友看后表示:醫護人員確實不易,醫者仁心,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日照信息港 www.drugandalcoholrehab.net/昨日記者獲悉
直播日照了解到,這張照片拍攝于日照市中心醫院的介入手術室,這名汗流浹背的醫生是該院介入科的秦維主任。
12月27日早晨,一名產婦在完成剖宮產之后由于胎盤植入,出現產后大出血,出血量很大,并出現失血性休克,隨時有生命危險,情況非常危急。產科楊靈主任與患者家屬溝通后,決定采取介入手術止血,并通知了介入科秦主任。秦主任連早飯都沒來得及吃,緊急趕往醫院,和助手吳金為患者實施了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
經過三個小時的操作,成功止血,并保住了患者子宮。秦主任記不清這是多少次參與并成功搶救產后大出血的患者了。
所謂介入手術,是指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以微創的手段,利用導管技術進入人體進行診療,通俗地說,就是看著電視屏幕做手術,而手術的方式不是開刀,而是通過經皮穿刺的方式,穿刺口只要米粒大小,創傷非常小,患者恢復快。
由于手術的過程需要借助X光射線,為了減少射線對身體的傷害,介入醫生每次手術都要穿戴近40斤重的“鉛衣”。
雖然穿著鉛衣,但身體還是會有一些部位暴露在外,一臺手術下來他們所“吃”的X射線相當于普通放射科醫生一年的射線量。
為了守護病人的生命與健康,他們自己卻承受X線的輻射,因此介入醫師也被形象的稱之為“鉛衣人”。
“現在很多人做檢查拍X光片都擔心射線影響身體,其實拍X光片所接受的射線和我們的工作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秦主任介紹,平均一臺手術他們接受的輻射量相當于拍上千次X光片。
在血管造影機(DSA)放射出X線的導管室里工作,手拿著導管、導絲小心翼翼的操作,為患者解除疾病和痛苦。介入治療是一種技術含量很高、操作非常精細的活,有時候手中的導絲多深入1毫米,就可能出現危險或致命。
除了穿著幾十斤重的鉛衣,還要在精神高度緊張狀態下聚精會神的治療,鉛衣不透氣,加上高度緊張集中,一臺手術下來難免汗流浹背,所以照片中這個場景,對于從事介入工作17年的秦主任來說其實是家常便飯。
“經常要進行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的手術,因為長期“負重”和超強度工作,這里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有慢性肌肉勞損、椎間盤突出等問題。”秦主任說,盡管如此,每當看到病人轉危為安,或者病人順利康復,都倍感欣慰和開心。
在醫院這個救死扶傷的戰場上,有人用聽診器,有人用手術刀,有人用中草藥……但是,這一群“鉛衣人”卻透支著自己的健康,默默扛起了肩上的責任,向這一群同樣身為父母、丈夫、妻子、兒女的“鉛衣人”致敬!